在大漠风沙中铸起“两座丰碑”——阜新市彰武县治沙造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启示录阜新彰武,科尔沁沙漠南缘的绿洲。初秋季节,走进这片辽北大漠,但见林网交织,一片葱茏,不时传来野鸡的鸣叫,偶尔还有黄羊出没林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随处可见。
好一幅温馨秀美的田园风光画卷!或许,那些经常旅游的人们对此会不以为意,但你可曾想到,这里是辽宁最大的风沙区!老辈人都还记得,当年,那肆虐的风沙,随着强劲的季候风不断南侵,无情地吞噬着田野和房屋,吞噬着家园和幸福。面对异常恶劣的自然条件,彰武人没有低头,他们硬是用几代人的执着坚守,在这大漠之上凭空繁育出了一片林海,在号称八百里瀚海的科尔沁沙漠南端,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绿色屏障,不仅锁住了沙龙,拓展了自身生存发展的广阔空间,更守住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态安全。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彰武的治沙造林实践,创造出了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更是辽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始终坚定不移地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项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辽宁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五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绩和新进展,就是辽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收获的沉甸甸的果实。
作为一个范本,彰武治沙造林创造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阜新经验,以及凝结在其中的治沙精神,为我们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其他各领域工作,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几近从零起步,六十余载治沙造林,彰武人不仅为大地贡献了一片林海,在大漠风沙中铸起了一座绿色的生态丰碑,更以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大无畏精神,在攻坚克难中铸起了一座红色的精神丰碑。两座丰碑,两大财富。回望过去,彰武人在瀚海流沙中砥砺奋进,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深深地镌刻在了两座丰碑之上。
今天,在辽宁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只要我们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彰武治沙造林那股冲劲和韧劲,咬住目标,咬紧牙关,苦干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必将创造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新绿洲,开辟出一片又一片新林海。一座护佑家园的绿色长城彰武绿了!在大漠深处,彰武的绿格外耀眼!尽管近三年来辽西北地区一直干旱少雨,但彰武造林绿化的脚步并未因此受阻,生态文明建设这根弦始终绷得紧紧的。
今年春天,彰武注重在挖掘林地资源上下功夫,既突出新植,更强化补缺,全县完成春季造林8020公顷。近三年来,彰武每年春季造林都在6670公顷以上,治沙造林的成果不断巩固着、扩大着。追逐绿色梦想,彰武的脚步从未停歇。历史悠久的彰武县,千百年来一直是蒙古、满、汉等多民族融合生息的家园。
这里曾经水草丰美,1692年清王朝还在此地设养息牧场。近代以来,因受科尔沁沙地不断侵袭,加上植被遭到破坏,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彰武的土地沙化程度日益严重。
新中国成立前,彰武县林地面积不足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2.9%!缺少了植被保护,科尔沁沙地更是肆无忌惮地南移,在彰武县北部形成了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15公里的以流动、半流动沙丘为主的沙荒区,面积达8.67万公顷。彰武全县24个乡镇中,有23个属于沙区,沙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占全省的1/4。
每到风季,肆虐的狂沙伴着大风如暴怒的黄龙呼啸而来,遮天蔽日,彰武成了辽宁土地荒漠化形势最紧迫的区域,彰武的生态恢复也到了最紧要的时刻。一刮风这窗台上、门前全是沙子,有时连门都推不开,院里的马棚都能刮飞了,那种天根本没法搞生产。
彰武县四合城乡下河村村民杨海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是心有余悸。不仅如此,由于彰武县距离省会沈阳只有100多公里,如按7至8级风速计算,彰武的沙尘仅需1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沈阳,严重威胁着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态安全。沙进人退,还是人进沙退,这是当年处在抵御风沙最前沿的彰武人面临的现实而又深远的重大历史课题。他们毅然作出了坚守阵地、保护家园的生死抉择,下决心打赢这场抗击风沙的绿色之战。
1952年,我国第一个固沙造林研究所在彰武县章古台镇成立,由此打响了风沙阻击战的第一枪。从第一代治沙人开始,彰武县就在白花花的沙坨上栽下了数万公顷的樟子松,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第一片防风固沙林开始在风沙中坚强地成长起来。今天,人们登上固沙所内的望塔,俯瞰章古台国家森林公园里的那片郁郁葱葱的林海,禁不住热血沸腾:这里凝结着多少人的青春和热血啊!阿尔乡镇北甸子村位于彰武县最北部,像胳膊肘一样拐进了科尔沁沙漠腹地,成为彰武抗沙的最前沿。
20多年前,一碗米、半碗沙,走一步、退半步,五步不认爹和妈还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村里几乎连一棵大树也没有。1996年,一个专业的调研组给出的结论是,这里不适合人居。
尽管有此结论,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董福财还是硬着头皮,坚持带领村民植树造林20年,一道15公里长、3000米宽的松林防护带,把北甸子与科尔沁沙地一刀割开,由此,辽宁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又向北推进了13公里!不能不说,北甸子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而这样的奇迹,不仅在章古台、阿尔乡,同时也在四合城、四堡子、满堂红、大冷等乡镇持续上演着在历史的长河里,65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彰武来说,这65年却是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从第一棵树苗到第一片树林,彰武人用钢铁般的意志,交出了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答卷林地面积由不足1.2万公顷增加到11.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平均风速由50年代的3.4米/秒,降到1.9米/秒,扬沙天气由每年40天减少到18天。
曾经可以肆意妄为的沙龙,就像被一道道有力的绳索捆绑起来了一样,再也不能为所欲为了。今年,阜新市委、市政府又进一步提出,全市上下都要动员起来,特别是机关干部要带头投入到植树造林活动中来,通过年年植树、人人护绿,共同把阜新建设得更加美丽。
治沙造林,在辽北大漠深处,一座护佑家园的绿色长城已经蔚然挺立起来。一曲孜孜求索的创新赞歌在大漠之上植树固沙谈何容易。于是,创新就成了彰武治沙造林永远的利器。用铁锹刚挖好的坑,转眼工夫风一吹就没了。
当年的艰难岁月,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邢守龙仍历历在目。而类似的苦恼也在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的第一代治沙人心中萦绕。
春天布下一道道沙障,被一场大风连根拔去,雨后撒下的一粒粒草籽,一见绿即葬于狂沙中,怎么办?再来!不断失败、不断总结。艰难困苦,激发出了彰武人孜孜求索的斗志。
终于,他们用黄柳、锦鸡儿、胡枝子这些灌木,在沙海里站稳了脚跟。可是,要想彻底治服东游西荡的沙子,单靠这些孱弱的灌木不行。以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刘斌为代表的彰武治沙人开始把眼睛瞄准乔木,从大兴安岭引来了樟子松,实现彰武人的青松梦。
但国外专家有一个论断:沙地栽松违背规律。可是彰武人就是不信这个邪,100次的失败,100次的实验,一次的成功就彻底粉碎了外国人的武断。于是,以章古台为中心的大规模樟子松林出现在北纬4243线上,此举创造了推动自然生态加速演替的奇迹。
我们开创了用樟子松人工治沙的先例,现已带动我国三北地区樟子松固沙造林百万公顷,章古台也成为全国最大的樟子松种苗集散地。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所长宋晓东难掩心中的自豪。成就任何一项事业,无不有创新相伴相随,彰武治沙造林也是在不断创新中一步步走过来的。
1990年,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又成功培育出了彰武松一个新的抗病、抗旱、抗虫、抗风水平都优于樟子松的新树种,在人类的防风固沙历史上,再次刻上了彰武印记。65年来,彰武治沙人不仅培育了以樟子松为主的固沙造林先锋树种,还总结出了造林之前先围封固沙自然恢复植被,待流动沙丘沙面稳定后,再进行栽植樟子松等树种造林的治理模式。创新创出了信心,创出了希望!如今,彰武沿内蒙古自治区边界一线已经营造了一道宽2000米、长171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在柳河沿岸营造了宽50至100米、长130公里的护岸林,在中南部平原区营造了农田防护林8333公顷。
这是他们采取空留丘顶顺风推进前挡后拉等新招法,飞、封、造,网、带、片,乔、灌、草等多种治沙造林模式相结合后取得的丰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彰武县治沙造林改革创新的步伐更快了。他们通过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在林业体制、投资机制、造林形式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一改过去以国家、集体造林和投入为主的模式,代之以个人造林和投入为主,对条件好的沙丘沙地进行公开拍卖,承包、联合、股份合作、租赁、拍卖、转让等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营体制,更加释放出了广大人民群众治沙造林的积极性。
随着制度创新的深入人心,彰武涌现出了一批造林大户,成为治沙造林的生力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
创新精神引领着彰武治沙造林走进更广阔的天地。一场不忘初心的精神接力从阿尔乡镇中心向西行进5公里,一条笔直的道路两侧绿树成荫。这条路是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福财路,以纪念带领村民植树造林20年的北甸子村已故村党支部书记、辽宁省道德模范董福财。
而这条路在北甸子村的尽头就是董福财的家,那儿已经建起了一座纪念馆。当地人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带领他们治沙造林的领头人,也希望把那种精神和那份事业,不断地传承下来,继续下去。
近两年来,省内外很多人来到这里,追寻过往岁月,汲取精神力量。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传承接力。锁住风沙这条黄龙,让彰武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治沙精神代代传。
今年49岁的刘树新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在管理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温室大棚这件事上,那是一点都不含糊。他的祖父、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刘斌那代人当年在这片沙地上创造出的业绩,还时常引得刘树新心潮澎湃。从小就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我要像对待家里的东西一样爱护这片林子。
老一代治沙人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浸入了刘树新的信念里。同样的情怀也在大甸子村村民柴伟的心中激荡。
他的父亲是村里第一批包山栽树的12户村民之一。这些年,柴伟子承父业,继续守护着当年那13公顷林地。虽然每年都有一定的投入,但因为是防护林,不能私自砍伐,20多年的付出并未见到经济上的回报。
我们这些种树的从没想过啥回报,当初就是为了生存,现在林子起来了,环境也好了,跟别人一提,这片林子是我种的,就觉得很自豪。一个执着的信念让彰武人不计名利,也无所畏惧,世代守护着老一辈人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绿色长城。当年求生的本能已经演化成一种精神和信仰的力量:为了生活家园,为了子孙后代,一定要把树一直种下去。王云清在彰武北部防沙治沙前沿的四合城林场一干就是30年。
上世纪80年代,他以大统一、小承包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林业改革路。现在,林场10公顷苗圃年产优质樟子松苗600万株,不仅绿了彰武、绿了阜新、绿了辽宁,还绿了北京、绿了白山黑水、绿了丝绸之路。我们彰武可以说没有林业就没有农业,就没有未来的发展。
目前防沙治沙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生态系统仍很脆弱,生态文明建设仍是彰武永恒的主题。彰武县委书记刘江义如是说。
在老一辈治沙人的精神感召下,一代又一代彰武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传承着老一辈的治沙精神,在锦绣的彰武大地上继续着追梦的历程,演绎着一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接力!一缕照亮未来的希望之光那木斯莱,蒙古语意为莲花盛开的湖,是位于彰武县东部四合城乡的一处美丽湿地,如今已经建成了自然保护区,被喻为镶嵌在八百里瀚海南缘的璀璨明珠。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荷塘上,一片片荷叶翠绿圆润,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水面之上鸥鸟翔集,令人神往。这里不仅生长着非常古老的野生荷花,而且还有20多种鸟类栖息于此。
在四合城,那木斯莱就是个天然氧吧。每次介绍完情况,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黄利总要补上一句,如果没有这几十年来的防风固沙,这块湿地恐怕早就保不住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成为彰武人真真切切的感受。
老天是公平的,付出终有回报,彰武人与风沙65年的抗争,换来了今日生态环境的大为改善,绿色丰碑有很多注脚。在章古台,森林覆盖率由6%提高到了44%,有林地的地方,草本植物数量增加了10倍,昆虫数量增加了10至15倍。因为生态环境改善了,彰武大田作物播种期比过去提前了20天。过去那些因生育期较长而不能在当地种植的作物,现如今也开始在彰武安家了。
最能体现生态效益的一大指标是,彰武的粮食产量上来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县粮食年产量仅为1亿公斤,现在已经达到6.7亿公斤,彰武已成为我省新的商品粮基地县,这真是一件破天荒的事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彰武人已经在深入践行中得到了实惠。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武的治沙造林实践,照亮了走向未来的希望之路。在彰武四合城林场,人们开始利用樟子松树下空间培育天麻、黑果腺肋花楸等经济作物。场长白国华指着一小片天麻栽培地块说,林地的天然降温功能再加上沙地的透气性,特别适合天麻的生长,别小看了这些小东西,一亩地能产生四五万元的利润呢。
眼下,这个林场正在将培育成熟的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向当地农户推广。林木既是防风沙的卫士,更是一种资源,现在,全县林木蓄积量已达375万立方米,林价近20亿元,而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估算价值在90亿元以上。彰武人因地制宜开发林下资源,实施林草间作,畜牧业也发展起来了。目前,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万头、2.6万只增加到10万头、37万只,全县畜牧业年产值已达20.5亿元。
彰武的巨变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发展理念的求新求变上。过去,沙曾是一大害,如今,彰武开始辩证地看待沙了。
8月18日,彰武举办了一场国字号论坛2017中国铸造硅砂产业发展论坛。正如刘江义所说,彰武正从防沙治沙向用沙转变。
彰武沙产业链条开始初步形成,变沙为宝,造福人民。从治沙到用沙的实践中,彰武人深刻体会到,干才有出路,干才有思路。苦干实干,彰武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前途越走越亮。
当自然条件无法选择时,彰武人既未逃避也未气馁,而是迸发出了奋斗的激情。其间,有挫折、失败,有不解、流言,但彰武人从来没有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过犹疑和动摇,始终是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彰武的成功实践,就是一个不断诠释钉钉子精神的过程,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实践,就是真抓实干、创新创造,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范例。
彰武的成功实践,生动地展示了干事创业的正确态度:看准了的事就坚定地干下去,定下来的目标就千方百计去完成,哪怕十年、二十年乃至几十年,几代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梦想始终如一、执着追求。彰武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范本,是极具示范意义的鲜活教材。为大地增绿,为党旗添彩。
彰武治沙造林铸就的两座丰碑,来之不易,永远不朽!(记者方亮杨忠厚侯悦林)。
本文关键词:澳尼斯人娱乐网址
本文来源:澳尼斯人娱乐网址-www.datangrq.com